查看原文
其他

​“交通+体育”,有搞头

专业的 中国交通报 2021-07-29

近日,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印发《关于做好交通运输促进消费扩容提质有关工作的通知》,要求推进交通运输跨业融合,培育新消费,推进交通运输与旅游体育产业融合,鼓励创建以交通资源为特色的自主品牌体育赛事活动。

“交通+体育”产业对交通运输行业来说并不是新鲜事,早在几年前各地就已在纷纷探索,利用交通资源融合体育活动,或寻求合作树立品牌,或下沉大众举办赛事……如今,融合发展已经成为促进消费扩容提质的新支点。跨界,带来了1+1>2的聚合效力,也形成了居民服务性消费刚需的释放爆点。

云南

服务区里有个赛车场

 赛道为国际A级卡丁车场地标准,配备“豪雅”计时系统,车手更衣间、观赛和休息区、赛事指挥和计时中心、赛车库、维修工间一应俱全……你没看错,这是高速公路服务区,也是卡丁车赛场,设施配备完全具备举办高水平国际卡丁车赛事的能力。
图 | 服务区里的卡丁车赛场。云南交投 供图
早在2018年,云南省交通投资建设集团有限公司(简称云南交投)就开始对“交通与体育旅游产业融合、发展多元化交通经济”的战略要求和课题做出了积极思考和深度探索。

云南交投经营公司负责运营的读书铺服务区是知名的“网红”服务区。2018年年底,云南交投经营公司在服务区建成了“云南交投雄风国际卡丁车场”。
此后,在环法中国自行车挑战赛(云南区)等国际高知名度的成熟业余赛事中,云南交投经营公司作为赛事合作方参与其中。通过与知名赛事主办方的深度合作,云南交投对于大型赛事的运营方式有了深层次了解和实践,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机遇。
读书铺服务区基础设施建设甫一结束,云南交投就进行了融合工作部署。2019年11月,云南交投邀请了包括著名CKC车手麻舰心在内的国内外75位赛车手,40余支不同年龄、不同组别的专业卡丁车队伍, 举办了2019首届云南“交投雄风”杯卡丁车邀请赛。
不少卡丁车赛事发烧友专程前往读书铺服务区观赛,大幅提升了消费,进而盘活了整个服务区乃至周边地区的产业生态链。“卡丁车赛事打破了服务区以往旅客‘过而不留’的消费窘境,让高速公路服务区转型成为‘留客’型场所。这段时间卡丁车赛场一到周末都处于爆满状态。”李晓川说。
图 | 车手驰骋赛场。云南交投 供图
卡丁车赛的大获成功,让云南交投更加看好“交通+体育”产业融合发展之路。不仅是高速公路,云南交投也在积极探索路外体育热门IP,让交通元素与路外体育有机结合。2019年,云岭高速传媒便与云南省拳击协会签署战略合作协议,双方充分发挥各自优势,依托体育赛事,共同打造“交通+体育”竞技事业。

山东成武

高速公路通车前跑迷你马拉松

 在“伯乐故里”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,交通主题体育赛事同样火热。2019年10月26日,在即将通车的德上高速公路成武段,一场吸引了1500余人参赛的“迷你马拉松”拉开了帷幕。
图 | 2019成武县“高速公路杯”迷你马拉松比赛现场。
“2019成武县‘高速公路杯’迷你马拉松赛”与大多数马拉松赛事不同,除了当地教育和体育局,当地交通运输局、公路局也位列主办方名单之中。这意味着大到框架搭建、蓝图绘制,小到项目实施、工作分工,交通与体育产业的融合发展体现在赛事活动的方方面面。

去年通车的德上高速公路成武段,是连接当地与河南、安徽、江西等地的重要公路通道。成武县交通运输局找准时机,在公路即将通车之际联合多部门举办“迷你马拉松”,将交通特色融入体育元素,创立了特色品牌。
“在高速公路上跑迷你马拉松”一度引发多方关注。赛事当天,不少城乡居民乘坐各类交通工具前来观赛,也间接拉动了饮食、出行消费市场。
从以往的经验看来,举办体育赛事往往需要和强大的资金支持挂钩,似乎是大城市、大企业的特权,但成武县凭借交通特色资源,打造品牌赛事,发散思路、延伸“手脚”、强健“肌肉”,下沉打造体育品牌赛事,将交通资源用好用巧,使之成为消费水平扩容提质的“法宝”。

浙江

骑自行车刷遍美丽公路


前年记作上杭游,路入林塘境便幽。浙江1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,拥有12万公里的公路,每一处都有其独特风景。2016年至今,浙江省交通运输厅先后策划并推出了“美丽交通走廊·环浙骑行”“美丽乡村·环浙骑游”“美丽经济交通走廊·毅行大赛”等20场交通运输与体育产业融合的活动,将“美丽公路+乡村旅游+全民健身”的发展理念融入浙江公路的弯弯绕绕。
图 | “环浙骑游”系列赛每年都会吸引大批骑友参加。
“‘环浙骑游’以‘交通+体育+旅游’为载体,通过绿色、时尚、低碳的骑行运动来带动,展现浙江各地的经济社会发展,扩大各地民俗民宿、人文风情、风景名胜等资源的知名度和影响力,能很好地提升当地人气指数,更进一步带动浙江省消费水平。”作为主办方之一,《交通旅游导报》副总编辑丁前程介绍。

如今,“环浙骑游”已俨然成为全国骑友的盛会,从交通圈“出圈”到体育圈。例如该系列赛事首创的高速公路骑行赛,在甬台温高速公路复线灵昆至苍南段,就有千名骑友提前为高速公路通车预热。经过全媒体渠道的传播,社会影响力倍增,甬台温高速公路形象也由此得到宣传提升。
骑行产业一头连着体育竞技,另一头连接着随之上涨的消费需求。随着几年时间的成熟运作,“环浙骑游”激发了各类骑行运动、户外品牌活动的生命力,同时也衍生出许多活跃的旅游、文创IP。在赛事之外,主办方延伸举办的一系列体育嘉年华活动也大幅刺激了消费增长。四美(美食、美宿、美景、美购)博览会、星空演唱会、百县千碗等活动每每举办都会引发消费热潮,活动期间赛道沿线的农家乐、民宿、酒店也随之人气爆棚。
“随着4年来不断地总结,‘环浙骑游’已经为‘交通+体育’融合发展提供了新模式,形成了一种可复制的品牌和经验。”丁前程总结道,“我们在主题上聚焦,在资源上集成,加强整体策划、创新活动载体、整合各界资源,结合交通建设、管理、服务、传播等各方面,拓展交通服务功能附加值,以此提升浙江交通体育赛事品牌的对外影响力。”
下一步,“环浙骑游”将利用自身的品牌效应进行造血升级,在比赛内容、形式、合作规模、参与程度、宣传等方面进行配套转型与提质增效,通过“交通+体育”的模式,让浙江最宝贵的绿水青山能够流金淌银。

专家观点


“大城市才能办比赛”是误区


“交通+体育”产业融合已在部分地区生根发芽,但仍有很多交通运输管理部门和企业缺乏融合发展的思路与经验。对此,北京体育大学体育商学院经济系主任李艳丽副教授表示,推动交通与体育产业融合需要打开思路,不是仅仅做到“结合”而已。


在以往的赛事中,交通运输部门通常是作为协办方提供相应的服务保障。李艳丽认为,促进“跨界”融合需要交通运输部门的深度参与,以交通资源为特色主导自主品牌赛事的创立。“抓住地方独特资源,是交通品牌赛事举办的关键。包括马拉松在内的路跑赛事就是非常好的尝试,这也是绝佳的城市形象和交通发展宣传机会。要根据不同的交通资源进行赛事设计,比如拥有水域资源,可以进行水上赛事;拥有山地资源,可以进行山地运动。近年来火爆的冰雪赛事也是建立在冰雪资源上的。”李艳丽说。


在李艳丽看来,交通与体育产业融合,不能仅将视线瞄准举办大型线下体育赛事,要“打开思路”搞融合——体育公园、线上电子竞技赛事、交通文化、康养产业都可以作为着力点。“已废弃的老铁轨、老车站本身就具有独特的交通文化韵味,利用这些元素举办纪念赛事,也是非常独特的产业融合方式。”李艳丽说,“天津等城市的老码头、老铁路都是很不错的交通文化资源。”她还建议,对于交通资源丰富、风景秀丽的地区,也可以考虑打造康养品牌,吸引更多人来到当地进行康养健身消费。


在实践过程中,部分交通运输部门负责人表示,举办交通品牌赛事需要资金和经验加持,对于中小城市来说较为困难。对此,李艳丽认为,“大城市才能办比赛”是很多人存在的误区。“体育赛事的收益是很可观的,不仅是赛事本身,还包括配套的服务业收益。在法国等发达国家,小城市举办一次赛事活动的收益甚至可以满足当地一年的财政需要。”在李艳丽看来,交通运输部门办赛时也可以借助社会资本的力量,“借助社会资本、引入优质赛事资源,让专业的团队做专业的事情,也会降低成本,事半功倍。”



文字/视频 阎语特约记者 王缘 对本文亦有贡献




责编|李宁

本文经「原本」原创认证,作者中国交通新闻网,点击“阅读原文”或访问yuanben.io查询【5LB9BV5Y】获取授权

   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    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